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,在生理状况下,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相对恒定(3.9-6.1mmol/l),这是由于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。若这种平衡被破坏,临床上将会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或降低,而表现为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。
血糖检测方法
应用酶学方法测定血糖是临床化学中的主流方法。最常用的酶学方法有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。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、准确度和精密度,使用温和的反应条件,操作简单方便,适于自动分析仪。
临床意义
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,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来的相对平衡时,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。
1. 生理性血糖升高:饭后1-2h;摄入高糖食物;紧张训练、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,肾上腺分泌增加。
2. 病理性血糖升高
(1) 原发性糖尿病
(2) 内分泌疾病:嗜铬细胞瘤、甲状腺毒症、肢端肥大症、巨人症、Cushing综合征、高血糖素细胞瘤
(3) 胰腺疾病:急性或慢性胰腺炎、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胰腺炎、胰腺囊性纤维化、血色病(血红蛋白沉着症)、胰腺肿瘤。
(4)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与有关疾病:棘皮症、Wernicke’s脑病。
3. 生理性低血糖 饥饿和剧烈运动后。
4. 病理性低血糖
(1) 胰岛细胞瘤、高血糖素缺乏。
(2) 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,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而使生长激素、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减少。
(3) 严重肝病患者,肝细胞糖原储存不足及糖原异生功能低下,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。 |